博库书城上海旗舰店 5
购物车0
首页 >  图书/音像 >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现时代/陈桂生教育学文丛/大夏书系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现时代/陈桂生教育学文丛/大夏书系

商品号
95875001
非常抱歉,该商品已下架,您可以先看看下面的商品哦!

或者你也可以:

1. 联系商家找宝贝。

2. 在顶部搜索框重新输入关键词搜索。

3. 为你推荐更多你可能喜欢的商品,将在15秒后自动跳转。

商家信息

店铺总评分:5

  • 描述相符:5
  • 服务态度:5
  • 发货速度:4.9
浏览店铺 收藏店铺

我的足迹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现时代/陈桂生教育学文丛/大夏书系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桂生
      出版日期:2012-08-01
      版次:1
      印次:1
      开本:4
      丛套书:大夏书系
      内容提要: 陈桂生教授早年专攻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曾任中国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现时代》是陈桂生教授的第一本教育学专著。《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现时代》中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对现代社会中普通教育、综合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重新整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导语: 人的全面发展从天才预测到理论建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确立的考察人的发展问题的理论前提;《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进一步考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现时代》是陈桂生教授的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目录:Ⅰ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1 人的全面发展从天才预测到理论建构一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个性解放的探求二 空想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前景的预测三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一 人的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二 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三 普遍的个人全面发展与有个性的个人全面发展后记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过程(上)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确立的考察人的发展问题的理论前提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确立的考察人的本质问题的理论前提三 在爱北斐特的演说中首次表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过程(中)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二 《哲学的贫困》中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见解三 人的全面发展列入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过程(下)一 《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进一步考察二 《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进一步考察三 《剩余价值论》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进一步考察四 《资本论》有关人的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考察是这一理论较为成熟的标志Ⅱ 普遍的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1 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与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上)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二 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层面)与技术结合和人的片面发展三 机器生产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四 生产关系与个人发展五 劳动过程社会结合(协作层面)与个人道德的发展六 实事求是地研究入的全面发展理论2 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与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下)一 人的全面发展与“旧的分工制度”的消灭二 现代资本主义生产与“旧的分工制度”三 以劳动过程人手考察人的发展不同于把^单纯视为“劳动者”四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3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 劳动过程社会结合中的分工与个人片面发展二 劳动过程技术结合中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的变化与个人片面发展三 机器生产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四 社会化生产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五 德性是“个人全面发展”题中之义么4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革一 普遍的个人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二 实现普遍的个人全面发展的历史前提三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两种天才预测的区别5 精神生产劳动中的个人发展的可能性与限制一 精神劳动的分工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二 精神劳动协作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三 社会生产关系在社会精神生产与个人发展中的作用6 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见解一 从苏维埃俄国的历史特点出发二 审慎地看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景Ⅲ 作为缓解人的片面发展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前景基本途径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形成的过程一 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设想二 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尝试三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理论基础2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基本问题(上)一 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两个方面二 普遍义务劳动与普遍义务教育的结合三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社会意义四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历史前提3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基本问题(下)一 生产劳动的技术性质与类型的区别二 生产劳动社会}生质的区别、教育社会性质的区别4 作为生产劳动结合对象的教育一 《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文本的性质二 体育三 所谓“智育”四 综合技术教育五 《指示》中未提及“德育”的缘由5 苏维埃俄国历史条件下谋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尝试一 列宁所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时代的区别二 未成年人劳动保护举措三 普遍义务劳动与普遍义务教育的实施四 综合技术教育的见解五 把科学管理列入课程六 历史经验与教训6 我国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历史经验一 我国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历史过程二 我国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历史过程续三 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实际含义Ⅳ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现时代的新机遇与新问题1 现代社会生产中个人全面发展的新机遇与新问题一 现代机器生产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二 在不同技术基础的机器生产中个人发展的机遇不同三 现代劳动分工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四 现代企业管理中个人发展的机遇与问题五 现代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作为个人发展的限制2 劳作价值观念的变化在教育变革中的影响。一 近代以来劳作价值观念的变化二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劳作成为现代“新教育”的突破口3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精神生产领域中个人全面发展的新机遇与新问题一 精神生产劳动与个人片面发展的新问题二 精神生产劳动与个人全面发展的新机遇三 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缓和个人片面发展的选择4 现代社会中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的新机遇与新尝试一 现代社会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新需求与新机遇二 现代社会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新问题三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新尝试四 电脑在教育上的意义五 现代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的新尝试六 现实社会中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限度5 现代社会中普通教育、综合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重新整合一 “综合技术教育”的含义二 普通教育、综合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一般关系,综合技术教育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意义三 综合技术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余论 教育理论中两种“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混淆的辨正一、两种“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区别二、两种“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混淆的由来三、两种“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混淆现象辨正中遇到的问题附录20世纪80年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论争平议20世纪80年代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的论争平议
    •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

    • 暂无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