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图书旗舰店 5
购物车0
首页 >  图书/音像 >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指文图书《挡车之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反坦克战(上)》

指文图书《挡车之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反坦克战(上)》

商品号
177787701
非常抱歉,该商品已下架,您可以先看看下面的商品哦!

或者你也可以:

1. 联系商家找宝贝。

2. 在顶部搜索框重新输入关键词搜索。

3. 为你推荐更多你可能喜欢的商品,将在15秒后自动跳转。

商家信息

店铺总评分:5

  • 描述相符:5
  • 服务态度:5
  • 发货速度:5
浏览店铺 收藏店铺

我的足迹

    • 指文图书《挡车之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反坦克战(上)》

      聚焦“武士道”狂热精神下日本陆军“螳臂当车”式的反坦克战;
      国内罕见的日本陆军反坦克题材专著;
      系统披露二战日军反坦克战武器、战术和战史;
      近800张图片,大量史料和历史照片属国内首次披露。


      主要内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轴心国阵营中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德国与日本都以各自的坦克和反坦克作战能力而闻名。本书参考很多文献和资料,图文结合,详细介绍了二战中日军炮兵和步兵的各种反坦克武器及其战术,包括反坦克炮、野战炮、高射炮、岸防炮、反坦克枪榴弹、反坦克雷、日军步兵反坦克战术等等内容。

       

      作者简介


      王法,1985年生于辽宁鞍山,法学本科毕业,军事研究爱好者。生而平凡,但不甘平庸。出版过多本军事历史类图书,并在多类杂志发表过多篇文章,共47万余字。军事历史研究的主攻方向为二战时期北非、西线和太平洋战场的陆战,西方盟军的装备、人物与战史。愿以笔为枪,以墨为剑,努力再现那段历史的烽烟,以飨读者。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轴心国阵营中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德国与日本都以各自的坦克和反坦克作战能力而闻名。不同的是,德国是以其坦克和反坦克作战能力的强大而有口皆碑,日本则是以其坦克和反坦克作战能力的拙劣而恶名远扬。这从本质上体现了地缘政治中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的区别,以及德国与日本综合国力、工业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差异。同时,意识形态、民族性格、文化背景等主观因素也对日军反坦克技战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较为遗憾的是,本书参考的文献和资料,大部分来源于日军敌对方,记述的内容更多是从同盟国的角度出发。因此,本书仅是一篇抛砖引玉之作,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读者能够批评指正。若能引起更多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探索,吾心足矣。
      在完成此书的过程中,作者得到了“龙式坦克”(张雄)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目录


      前 言
      ◆ 日军炮兵反坦克武器与战术
          反坦克炮
          野战炮兵
          高射炮
          岸防炮
          日军炮兵反坦克战术

      ◆ 日军步兵反坦克武器与战术
          反坦克枪
          反坦克枪榴弹
          火焰喷射器
          反坦克火箭筒/无后坐力炮
          反坦克雷
          反坦克障碍
          日军步兵反坦克战术

       

      文摘


      1932年11月,日军以八九乙中型坦克和法制NC27“雷诺”轻型坦克为目标,再次进行了反坦克武器的射击试验。日军发现,13.2毫米重机枪和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步兵炮发射的十二年式榴弹很难击穿这些新型坦克的装甲。
      基于这些试验,日军认识到了装备反坦克炮的必要性。1933年6月30日,日军的军需会议通过了研制新型反坦克炮的决议。9月14日,在陆密第456号新研究方针中,日军提出了新型反坦克炮的技术指标:口径37毫米左右;水平射界50°以上;仰俯角-10°+15°;射速30发/分;在1000米距离上发射的穿甲弹能击穿20毫米装甲,并在车体内产生足够的破片;马匹可以驮载或人力可以牵引,战斗全重300公斤以下。
      1933年12月,新型反坦克炮的试验型号研制完毕。试验的结论是新型反坦克炮的人机工程设计良好,但是瞄准具和炮闩闭锁还需要改进。1934年2月,日军对其进行了弹道性能的试验,对结果也较为满意。1934年4月至5月,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对新型反坦克炮进行了试验,并提出了诸如进一步降低重量和缩小轮廓的要求。1934年9月至1935年1月,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再次对其进行了试验。期间,新型反坦克炮也在中国东北进行了冬季低温作战条件下的试验。
      1935年3月29日,新型反坦克炮进行上报时,其定型为“九四式37毫米炮”(九四式三十七粍砲),而并非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后来所谓“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的称谓仅是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的俗称。
      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产量最多的反坦克炮。1936年-1941年,日军共生产3400门该型炮。
      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最大的优点就是射速高。其装有半自动横楔式炮闩,利用火炮的后坐力抛出空炮弹药筒,退壳器会将火炮的炮闩保持在打开的状态。当第2发炮弹入膛后,退壳器松开,炮闩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关闭。其车轮有两种:一种是木制的车轮和铁质的轮胎,另一种是带孔的铁质圆盘车轮。在炮位时,大架尾部的驻锄要打在地下。运输的时候,可以由1匹马拖拽;或者也可以将火炮拆成4个部分,由4匹马驮载运输;或者也可以拆卸成4个部分之后由人员背负携带。
      日军步兵、装甲兵和速射炮兵都广泛装备了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以日军挽马型步兵师团的4个步兵联队为例,每个步兵联队都下辖1个速射炮中队;每个速射炮中队下辖4个速射炮分队(通常称为“战炮队”),共装备4门该型反坦克炮;每个速射炮分队下辖1门反坦克炮和11名速射炮兵。这11名速射炮兵包括1名分队长、1名炮手、1名预备炮手、1名装填手、1名传令兵、1名整理火炮的清洁手和5名同时负责近距离防御的弹药手。如果有汽车,还会额外配属1名司机。相比之下,日军驮马型步兵师团的4个步兵联队就没有下辖速射炮中队,而是以步兵炮中队代替。
      在布设阵地时,各个速射炮分队之间距离100米;每2个速射炮分队编成1个速射炮小队,小队指挥部位于速射炮分队后方200-300米处,通过传令兵进行通信;小队指挥部后方200-300米处为步兵联队属速射炮中队指挥部,通过电话进行通信。

      指文图书《挡车之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反坦克战(上)》指文图书《挡车之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反坦克战(上)》指文图书《挡车之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反坦克战(上)》指文图书《挡车之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反坦克战(上)》指文图书《挡车之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反坦克战(上)》

    •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

    • 暂无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