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图书旗舰店 5
购物车0
首页 >  图书/音像 >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现货包邮】《烈焰之岛:斯大林格勒“街垒”火炮工厂攻防战》

【现货包邮】《烈焰之岛:斯大林格勒“街垒”火炮工厂攻防战》

商品号
177787501
非常抱歉,该商品已下架,您可以先看看下面的商品哦!

或者你也可以:

1. 联系商家找宝贝。

2. 在顶部搜索框重新输入关键词搜索。

3. 为你推荐更多你可能喜欢的商品,将在15秒后自动跳转。

商家信息

店铺总评分:5

  • 描述相符:5
  • 服务态度:5
  • 发货速度:5
浏览店铺 收藏店铺

我的足迹

    • 【现货包邮】《烈焰之岛:斯大林格勒“街垒”火炮工厂攻防战》

       

      编辑推荐

      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血战

      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毫无疑问是以肉搏战为代表,而没有一个地方的肉搏战能比“街垒”工厂以东的战斗更残酷、更野蛮、更无情。

      一夫当关的艰难处境

      ……德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已经占领了斯大林格勒90%的城区,将苏军压缩到伏尔加河畔的几处桥头堡中。在11月11日开始的最后攻势中,防守工厂的苏军步兵第138师被分割包围在伏尔加河边一处宽不过300多米、纵深不过400多米的狭小空间内,由此形成了一座三面临敌、一面背水,被战火环绕的“孤岛”,苏军以步兵第138师师长的名字将这个小桥头堡称为“柳德尼科夫岛”。

      千军逼近的危急时刻

      ……柳德尼科夫安排的预防措施很明智,因为在第二天,德军一流的专业队伍就将集中突向他尚不稳固的阵地,而且不攻克目标誓不罢休。他的士兵哪怕只想在这种猛攻下保住性命,也必须拿出自己的全部勇气来抗争。7 个训练有素的工兵营,在几千名身经百战的老兵支援下,即将在一场孤注一掷的战斗中与英勇无畏的苏联军人展开壮烈的对决。

      一边有一群壮志雄心的才俊

      ……他显然是被调往斯大林格勒的几个工兵营长中最年轻的,但和所有雄心勃勃的少壮军官一样,他希望在战场上向前辈们证明自己的勇猛,而这世上再也找不到比斯大林格勒更严酷的竞技场了。

      一边有一位灵魂核心的将领

      “当船要翻沉时,船长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柳德尼科夫说,“但是我们的船不会翻掉,我们不可能沉没,我们是在永不沉没的‘街垒岛’上。

      僵持不下的攻防

      “我们离伏尔加河只有一公里之遥,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法再拉近一步,我们为了这一公里战斗的时间比我们为了战胜整个法国而战斗的时间还长。我们在这里打死的敌人比塞瓦斯托波尔一战更多,但是俄国人还是像磐石一样屹立不倒,我觉得他们已经下定决心要战斗到最后一人。”

      命悬刀口的突入

      越过门槛进入这座墙壁很厚的建筑后,德国人感到战争的喧嚣突然消失了,没有弹片的呼啸,没有子弹的尖叫,就连无处不在的炮火轰鸣也变成了隆隆的闷响,在政委楼内部,静得如同墓穴一般。心脏狂跳不已的工兵和掷弹兵们警觉地散开队形,等待着苏军随时可能射来的火力。

      人类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

      “……他们回来的时候,有些人已经有了精神障碍,他们丢弃了自己的武器,他们失去了理智,他们胡言乱语,如此种种。我这么说算是客气的,他们发疯是因为他们体验到了战斗,他们无法承受那种精神压力。我们不得不解除他们的武装,还不得不对那些躺在雪地里撒泼的人来硬的。他们都不让别人接近,完全失去了理智,跟他们讲道理一点用都没有,其中有个家伙用他的枪对准我们,接着又对准自己,我们不得不缴了他的械。另一些人就干脆躺在雪地里,或者拼命狂奔,直到跑不动为止。”

      戏剧性的形势逆转

      数百名苏军官兵在近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以高昂的斗志和超人的顽强顶住了德军的猛攻,给进攻者造成了惊人的损失——5 个特遣工兵营在仅仅两周战斗后全都残破不堪,只能就地解散,混编入其他部队。随着苏军转入反攻并将德军第 6 集团军包围,“街垒”工厂周边的攻守角色互换,苏军以“柳德尼科夫岛”为跳板展开进攻,收复失地,然而陷入困境的德军官兵也表现出了不亚于对手的坚韧,顽强固守。

      等待他们的结局将是什么?

      “虽然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希望他归来,但我完全理解他没有这么做的原因。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军官,上帝肯定会奖赏他的英勇。欧根还告诉我,随着战斗变得越来越可怕,他们的伙食却越来越好,他们得到了特别的优待,这在我看来就像是死囚临刑前的最后一餐。”

       


       

      内容简介

       

      本书并不是一部反映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景的作品,而是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致入微的笔触呈现了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真实面貌,聚焦于苏德两军围绕斯大林格勒北部城区一个重要目标——“街垒”火炮工厂而展开的争夺战。这场鏖战相比规模宏大的整个战役而言非常小,却可作为充满徒劳无谓、残酷无情和命运无常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完美象征。

      本书叙事的起始时间是1942年11月初,德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已经占领了斯大林格勒90%的城区,将苏军压缩到伏尔加河畔的几处桥头堡中。为了最后占领全城,德军特意从后方调来5个精锐工兵营投入“街垒”工厂方向,在11月11日开始的最后攻势中,将防守工厂的苏军步兵第138师分割包围在伏尔加河边一处宽不过300多米、纵深不过400多米的狭小空间内,由此形成了一座三面临敌、一面背水,被战火环绕的“孤岛”,苏军以步兵第138师师长的名字将这个小桥头堡称为“柳德尼科夫岛”。数百名苏军官兵在近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以高昂的斗志和超人的顽强顶住了德军的猛攻,给进攻者造成了惊人的损失——5个特遣工兵营在仅仅两周战斗后全都残破不堪,只能就地解散,混编入其他部队,“街垒”工厂战斗的残酷血腥可见一斑。随着苏军转入反攻并将德军第6集团军包围,“街垒”工厂周边的攻守角色互换,苏军以“柳德尼科夫岛”为跳板展开进攻,收复失地,然而陷入困境的德军官兵也表现出了不亚于对手的坚韧,顽强固守,直至1943年2月2日战役落幕。“街垒”工厂是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最后投降的德军据点之一。

       


      作者简介

       

      胡毅秉,从事军事类读物翻译工作多年,各大军事论坛常客。文章流畅自然,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代表译作有《航母舰队司令:弗兰克·杰克·弗莱彻在珊瑚海、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

      丛丕,1977年生于辽宁丹东,辽宁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硕士学位,二战史专家,著有《图解第三帝国空军综合事典1935-1945》、合编著有《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记录 1942-1945》《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霍尔姆战役1942:105天的东线血火地狱》等军事历史专著。其博学多才,历史学背景深厚,其文章及著作均文笔细腻且考证严谨。其亲自制作或监制的作品深得国内军事历史爱好者的肯定与喜爱。


       

      目录

       

      【上册】

      前言

      难解死结

      精锐云集

      蓄势待发

      大举进攻

      一次一楼

      最后一搏

      附录

      附录1:德军第6集团军作战序列

      附录2: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作战序列

      附录3:德军第305步兵师简史

      附录4:苏军步兵第138师/近卫步兵第70师简史

      参考文献

      【下册】

      前言

      僵持不下

      苏军复仇

      强虏末日

      后记:亲历者的命运

      附录

      附录1: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特遣工兵营的历史

      附录2:德军工兵营军官简历

      附录3:德军突击连军官简历

      附录4:埃尔温·加斯特上尉小传

      附录5:赫尔曼·隆特上尉小传

      附录6:在斯大林格勒获得铁十字勋章的工兵名单

      附录7:德军第212掷弹兵团军官名录

      附录8:苏军伏尔加河区舰队的装甲巡逻艇

      参考文献

       


      前言

       

      斯大林格勒战役一向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性战役,一个精锐的德国集团军在伏尔加河畔的覆灭对于轴心国集团的沉重打击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鼓舞则是意义非凡的。正因为如此,战后东西方都出版了诸多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书籍,拍摄了多部以此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对这场战役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再现和诠释,即使在这一背景下,本书仍然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致入微的笔触呈现了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真实面貌,值得读者耐心品读。本书并不是一部反映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景的作品,而是聚焦于苏德两军围绕斯大林格勒北部城区一个重要目标——“街垒”火炮工厂而展开的争夺战。“街垒”并不是该厂在这场战役期间的临时称谓,而是一直以来的厂名,它的含义非常明确,充满了布尔什维克色彩——对于经历了19世纪革命风暴的欧洲来说,“街垒”几乎就是暴力革命的象征。这场鏖战相比规模宏大的整个战役而言非常小,却可作为充满徒劳无谓、残酷无情和命运无常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完美象征。

      本书叙事的起始时间是1942年11月初,德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已经占领了斯大林格勒90%的城区,将苏军压缩到伏尔加河畔的几处桥头堡中。为了最后占领全城,德军特意从后方调来5个精锐工兵营投入“街垒”工厂方向,在11月11日开始的最后攻势中,将防守工厂的苏军步兵第138师分割包围在伏尔加河边一处宽不过300多米、纵深不过400多米的狭小空间内,由此形成了一座三面临敌、一面背水,被战火环绕的“孤岛”,苏军以步兵第138师师长的名字将这个小桥头堡称为“柳德尼科夫岛”。数百名苏军官兵在近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以高昂的斗志和超人的顽强顶住了德军的猛攻,给进攻者造成了惊人的损失——5个特遣工兵营在仅仅两周战斗后全都残破不堪,只能就地解散,混编入其他部队,“街垒”工厂战斗的残酷血腥可见一斑。随着苏军转入反攻并将德军第6集团军包围,“街垒”工厂周边的攻守角色互换,苏军以“柳德尼科夫岛”为跳板展开进攻,收复失地,然而陷入困境的德军官兵也表现出了不亚于对手的坚韧,顽强固守,直至1943年2月2日战役落幕,“街垒”工厂是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最后投降的德军据点之一。围绕着“柳德尼科夫岛”的激烈战斗,从而得出了本书的书名——《烈焰之岛》。

      本书大量引用了苏德两军部队的作战记录和档案资料,清晰呈现了战斗过程,更为可贵的是还记录了很多战役亲历者的回忆以及德军官兵从前线写给亲友的信件(其中很多信件的主人早已在包围圈或战俘营中死亡),透过这些经历漫长岁月保留下来的珍贵文字,挖掘出很多鲜为人知的战场细节。通过这种方式,本书将“街垒”工厂的战斗做了最大程度地微观化,它不再是作战地图上抽象的箭头和符号,而是细化为围绕每一座建筑、每一个房间、每一堵墙壁甚至每一块砖头瓦砾的殊死争夺,以及在极端困难、近于绝望的境况下双方士兵的心态变化和情感宣泄。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本书德方资料的收集是克服极大困难完成的,作为失败者,斯大林格勒对于德军官兵及其家属而言是一个耻辱和污点,是一个稍一触摸就隐隐作痛的伤疤,很多被围德军官兵至今仍被列为“失踪人员”,他们的家人在苦苦等待中渡过了一生,那些幸存的老兵乐于回忆让他们倍感自豪的胜利,而不愿回想在欧洲边缘的一座城市里那场艰苦卓绝的厮杀。例如有个德国军官在战后连续50多年参加战友聚会,却从未把自己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之战的事实告诉最好的朋友。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有几点问题需要说明:1.在苏联作战的德军按德国时间作息,从1942年11月2日3时起,德军所有钟表都被拨慢一个小时,设为德国冬令时,相当于东一时区,而斯大林格勒位于东三时区。为了避免时区差异造成的混淆,本书已将所有苏联时间换算为德国时间。2.关于战场地名的标注,德方和苏方都为“街垒”地区的每幢建筑指定了数字名称,本书中德方名称均使用“楼”(例如81号楼),苏方名称则用“房”(例如63号房),在使用德方名称时在其后注明苏方名称,例如“81号楼[63号房]”,反之亦然。对于“街垒”工厂厂房,德方名称使用“厂房”,苏方使用“车间”。部分地点双方都使用了代号,比如原工厂行政管理楼被德军称为“政委楼”,苏军称为“П形房”。为行文方便,全书统一使用一个名称,但在直接引用原文时会加以说明。3.本书将大量人物的简历制作成脚注附在文中,其基本格式是:姓名、最终晋升的军衔、曾获的高级荣誉、所属部队、出生时间及地点、阵亡或去世的时间及地点。

      丛丕

      2015年11月

       

      试读

       

      在突击炮的支援下,德军步兵们冲进了“街垒”火炮厂西侧边缘那一条条铁路岔线、一座座半毁的库房和一堆堆火炮身管组成的迷宫中,接着步兵们反过来引导突击炮攻击目标。赫尔穆特·瓦尔茨二等兵1(Helmut Walz)就在这群人中间小心翼翼地前进。自从他被丢进斯大林格勒的战场以来只过了4天,但是已经目睹的种种可怕事实将永远铭记在他的脑海里。与他同属第577步兵团第7连的众多战友就在他身边丧命或负伤,他本人已经不得不在残酷的肉搏战中两次使用开了刃的工兵铲剁向敌军士兵的脑袋和脖子,还有一次砍过一个苏军士兵的手。但是,对年仅20岁的瓦尔茨来说,10月17日的早上似乎是恐怖和野蛮达到顶点的时刻,他亲眼看见一个步兵少尉站在突击炮旁指示一个新目标,但是当那辆突击炮开始转动时,少尉却绊了一下,摔倒在地。突击炮的乘员没有看见他,而是继续转动履带,从少尉的脸上碾了过去。一声非人的惨叫响起,当突击炮颠簸前行时,瓦尔茨看见少尉的半边脸被履带扯下来卷走了。

      孤注一掷的进攻仍在继续。瓦尔茨被编在一个机枪小组里向“街垒”工厂的腹地前进,在他旁边扛着机枪的是他的搭档沙佩尔(Schappel)。当子弹开始呼啸着掠过身边时,瓦尔茨立刻趴到地上,但是沙佩尔还在跑。瓦尔茨眼看子弹和跳弹在战友身边飞舞,急忙叫他卧倒,结果沙佩尔一头栽进一个巨大的炸弹坑里。瓦尔茨顾不上还在纷飞的弹雨,赶紧冲进那个弹坑,他的朋友已经身负重伤躺在坑底,鼻子和嘴巴里满是尘土。瓦尔茨清掉污物,然后看了看伤口,顿时心凉了半截:他知道自己的朋友活不了了。子弹是从后面打来的,从左肩胛下面靠近脊椎处钻入,在躯干右侧崩出一个大洞,有气流带着嗖嗖声响穿出伤口。瓦尔茨知道自己朋友的五脏六腑只是因为被制服包住才没有流出来,便用绷带把伤口连着外套裹得严严实实。

      “战争结束了,对吧?赫尔穆特,”沙佩尔呻吟道。

      “对,沙佩尔,战争结束了。今天晚上我会把你带回去,我保证。你在这里安静地躺着,我去给你找个卫生兵,你伤得非常重。你听见这风声了吗?”瓦尔茨尽量安慰道。

      “听见了,”沙佩尔说。

      瓦尔茨又给朋友裹了一些绷带,然后重新投入还在身边持续的激战,他不知道自己在斯大林格勒战斗的时间还有不到半小时就将结束。他听见前方大约5米处一个防空洞里传来陌生的话音。俄国人!瓦尔茨立刻躲到一大堆瓦砾后面。他借着这些断垣残壁作掩护,朝敌军士兵喊话,要他们投降,对方毫无动静。瓦尔茨抽出一个长柄手榴弹,把它丢进掩体里,一声沉闷的爆炸。等尘埃落定时,一个苏军士兵踉踉跄跄地走出防空洞,鼻子、耳朵和嘴角血流如注,不需要医学知识都能知道,这个人死定了。瓦尔茨想也没想就站起身来,那个负伤的苏军士兵用冲锋枪对准了他。瓦尔茨平静地说:“我不会打你了。”两人相隔只有区区几米,这时瓦尔茨猛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便飞快地拔出他的手枪,想要瞄准敌人。但是他觉得自己眼前冒出金星,只能木然呆立,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他想要招呼战友,却说不出话来。他伸手去摸自己的脸,结果摸到了汩汩流出的鲜血和几片碎牙。苏军的子弹撕开他的脸颊,撞碎他的牙齿,把他的上颔骨和下颔骨都打得四分五裂,瓦尔茨脸部的右下部分完全成了血肉模糊的一团。

      一个柏林来的战友看到这一切,顿时火冒三丈。他疾奔上前,爬上那堆瓦砾,然后飞身扑到那个苏军士兵身上,把他压倒在地。这个柏林人还不解恨,又用脚反复猛踩倒下的苏军士兵的面部,每踩一下都发出骨头碎裂的可怕声音,那个苏军士兵就这样被活活踩死了。

      瓦尔茨的指挥官赫尔曼·亨内斯少尉(Hermann Hennes)扶着瓦尔茨走进一个弹坑,然后尽自己所能为他包扎了严重的伤口。亨内斯站起身时,看见敌军士兵正朝他们冲来,赶忙抓起自己的步枪瞄准。瓦尔茨仰面朝天躺在坑里看着自己的指挥官,希望他能抢先开枪。枪声响起,亨内斯少尉的钢盔从头上飞了出去,一个苏军狙击手从侧面打中了他。他的头骨从后向前爆裂,瓦尔茨能看见他的左右两半脑子。透明的液体飞溅而出,但却不见血。亨内斯呆呆地望着瓦尔茨,脸上满是不相信的神情,过了仿佛永不结束的一秒钟后,他一个后仰倒在坑底——死了。

      第7连的其他士兵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敌人,还解决了那个杀死他们指挥官的狙击手。瓦尔茨爬到位于“街垒”工厂西侧边界的铁路路堤上,钻进一节被打坏的火车车厢下,然后滚进一道壕沟里。第14装甲师一辆半履带车的车手看到这个身负重伤在地上爬行的人,便停下来把他抬上车:“来吧,兄弟,我们带你去急救站。”

      当天晚上23时,在一座大型野战医院里,瓦尔茨支离破碎的脸部接受了第一次手术(日后他还要做很多手术)。由于伤势太重,他没有再参加任何战斗,而且在余生中不得不戴着口腔假体。

      因为受了伤,瓦尔茨无法兑现把朋友沙佩尔带回去的诺言,而且由于亨内斯少尉阵亡,再没有其他人知道负伤的机枪手的下落。几乎可以肯定,沙佩尔痛苦而孤独地死在了那个炸弹坑里,直到最后都在等待永远不会来的救助。

      【现货包邮】《烈焰之岛:斯大林格勒“街垒”火炮工厂攻防战》【现货包邮】《烈焰之岛:斯大林格勒“街垒”火炮工厂攻防战》【现货包邮】《烈焰之岛:斯大林格勒“街垒”火炮工厂攻防战》【现货包邮】《烈焰之岛:斯大林格勒“街垒”火炮工厂攻防战》【现货包邮】《烈焰之岛:斯大林格勒“街垒”火炮工厂攻防战》

    •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

    • 暂无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