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图书旗舰店 5
购物车0
首页 >  图书/音像 >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指文精品——《虎之战迹:1942-1945》第 一 卷(第 一 册)

指文精品——《虎之战迹:1942-1945》第 一 卷(第 一 册)

商品号
177776301
非常抱歉,该商品已下架,您可以先看看下面的商品哦!

或者你也可以:

1. 联系商家找宝贝。

2. 在顶部搜索框重新输入关键词搜索。

3. 为你推荐更多你可能喜欢的商品,将在15秒后自动跳转。

商家信息

店铺总评分:5

  • 描述相符:5
  • 服务态度:5
  • 发货速度:5
浏览店铺 收藏店铺

我的足迹

    • 指文精品——《虎之战迹:1942-1945》第 一 卷(第 一 册)

      指文精品——《虎之战迹:1942-1945》第 一 卷(第 一 册)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全战历。
      两卷四册逾两千张珍贵历史照片,近三百张为近年新发掘确认!

       

      编辑推荐

      ★二战最强坦克部队的决定版图文巨著
      ★一击必杀之武器、精锐中的精锐部队
      ★一套前所未见的“虎”式坦克部队综合战史

      作者简介


      郑鑫,1986年生于河北唐山,吉林大学英语专业硕士,担纲翻译了多部二战题材著作。


      丛丕,1977年生于辽宁丹东,辽宁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硕士,担纲制作了大量军事历史专辑类作品,包括《旧日本海军综合事典》、《雪绒花——二战德国山地兵战史 陆军篇》、《旧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全集 上下册》、《第三帝国海军综合事典》、《第三帝国海军舰炮全集 上下册》等等。其博学多才,深厚的历史学背景也造就了其文章及著作均文笔细腻且考证严谨。由此,其亲自制作或监制的作品也已经深得国内军事历史爱好者的肯定与喜爱。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前所未见的“虎”式坦克部队综合战史。由资深编辑丛丕担纲监制,并亲自撰写所有图注,将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全战历尽数收录。第一卷第二卷共四册逾两千张珍贵历史照片,近三百张为近年新发掘确认!

       

      目录


      前言
      序章
      德军重装甲营的沿革和编制
      德国陆军独立重装甲营概况
      陆军独立重装甲营及遥控爆破装甲部队涂装范例
      陆军第501/424重装甲营
      陆军第502/511重装甲营
      陆军第503/“统帅堂”重装甲营


      前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陆地战场上,没有任何一种坦克装甲车辆的影响力能够与德国“虎”式(Tiger)及“虎王”(K?nigstiger,又称为“虎”II )重型坦克相媲美,凭借卓越坚厚的装甲防护和88毫米坦克炮带来的精准杀伤力,它们获得了绝对的战斗优势,特别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显示出百兽之王傲然无惧、呼啸山林的威风霸气,在富于经验、斗志高昂的车组驾驭下,屡屡创造以一挡百、以少胜多的战场传奇,写就了二战历史上最为令人神往的英雄史诗。任何人都无法否认“虎”式及“虎王”坦克在二战中后期德军装甲作战中的核心地位,它们在进攻中扮演锋锐难当的矛尖箭头,在防御中担当岿然屹立的磐石砥柱,无论在己方阵营还是在敌方阵营都获得了神话般的声誉,有“虎”式在就能军心稳定,就能令敌畏怯三分。时至今日,“虎”式坦克已经成为德国精英装甲部队最有力的象征物,二战战场上最具威慑力的陆战兵器,也是世界各国军迷心目中人气声望最高的德国经典武器!
      德国研制重型坦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当时德国陆军要求设计一款重量约35吨、装备短身管75毫米坦克炮的“突破坦克”,在进攻中担任先锋角色,亨舍尔、波尔舍、戴姆勒-本茨等多家著名公司参与。在1940年的西线战役中遭遇装甲坚厚的英法重型坦克后,德军改弦易辙,要求研发一种装甲厚度达100毫米、装备大威力坦克炮的重型坦克,由亨舍尔、波尔舍两公司于1941年初展开竞标。同年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在战场上受到了苏军T-34中型和KV重型坦克的巨大冲击,这两款新型坦克压倒了德军所有现役坦克和大部分反坦克武器,唯一能够克制的仅有平射的88毫米高射炮而已,这一局面加剧了德军新型重型坦克研发的迫切性,两家公司的原型车于1942年初完成,经过比较后亨舍尔公司的方案胜出,于同年8月以“六号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的名义投产,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由此诞生。
      “虎”式坦克的设计是对以往德国装甲车辆设计哲学的一次颠覆,不再追求机动、火力、防护三大性能的平衡,而是以牺牲机动性为代价获得更优良的防御能力和更强大的攻击力。“虎”式坦克全重达57吨,正面装甲厚度达100~120毫米,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可以免疫大多数盟军和苏军坦克及反坦克武器的攻击,主炮选用一门克虏伯公司研制的56倍径88毫米坦克炮,脱胎于著名的Flak 18/36型88毫米高射炮,是二战中性能最佳的坦克炮之一,其穿甲弹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110毫米的装甲,而且配合精良的瞄准具,在实战中精度极佳,可在1000米外精确点杀目标。尽管“虎”式坦克存在机械可靠性差、维护困难、成本高昂等缺陷,但凭借厚甲利炮就足以称雄战场,值得一提的是“虎”式坦克的装甲板大多采用垂直布置,逊色于T-34采用的倾斜装甲设计,但赋予了坦克硬朗刚强的外观形象,制造了心理上的巨大震慑力。在“虎”式坦克基础上,德国人又设计了改良型的“虎王”坦克,于1944年列装,其最大的改进在于大幅运用倾斜装甲设计,具有更好的避弹外形,装甲厚度达185毫米,将防护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同时安装一门威力更强的71倍径88毫米坦克炮,不过70吨的重量也使在“虎”式坦克上就已存在的缺陷更加突出,影响和制约了战斗力的发挥。
      “虎”式及“虎王”重型坦克是二战中后期德军武库中最强的坦克装甲车辆,加上生产困难、数量不足,自然成为德军不肯轻易动用的杀手锏,在作战使用上不配属给基层装甲部队,而是集中装备特别组建的重装甲营(Schwere Panzer-Abteilung),作为独立的精英作战分队部署到战场的关键要点。额定编制45辆重型坦克的重装甲营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其指挥级别相当高,通常置于集团军、集团军群麾下,甚至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掌握,根据实际战况配属军师级单位,担负攻城拔寨、补缺堵漏的紧要任务,除了陆军“大德意志”师和党卫军第1、2、3装甲师等精锐部队外,极少有师级单位直辖营级规模“虎”式坦克单位的例子。到1945年战争末期,在德国陆军序列内共组建了10个独立重装甲营、1个师属重装甲营(“大德意志”师)和1个遥控爆破重装甲营,在党卫军序列内组建了3个独立重装甲营,绝大多数“虎”式和“虎王”坦克都配属于上述15个重装甲营,在东西两线拼杀搏命,从俄罗斯的荒漠雪原到诺曼底的树篱林地,从突尼斯的戈壁丘陵到亚平宁的崇山峻岭,处处留下虎踪。
      “虎”式坦克的首次参战是在1942年9月的列宁格勒前线,奠定威名则是在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当时党卫军“警卫旗队”师的弗兰茨?施陶德格上士(Franz Staudegger)指挥一辆“虎”式面对超过50辆T-34,击毁了22辆,迫使苏军撤退,并因此获颁骑士十字勋章,而关于“虎”式坦克最著名的战例莫过于1944年6/7月间分别发生在东西两线的维莱博卡日之战和马里纳瓦村之战。在6月13日诺曼底战役初期,党卫军第101重装甲营由米夏埃尔?魏特曼中尉(Michael Wittmann)指挥的车组在维莱博卡日伏击英军装甲部队,单车击毁超过20辆坦克和大量其他车辆,有力挫败了英军的进攻锐气,魏特曼也因此一战成名。与此同时,在东线战场上,陆军第502重装甲营奥托?卡里乌斯少尉(Otto Carius)的“虎”式于7月22日在马里纳瓦村向一支苏军坦克部队发起迅捷的突袭,在僚车配合下在15分钟内击毁17辆苏军坦克,其中包括10辆“斯大林”重型坦克!这两次战斗是“虎”式神话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部分了。实际上,在“虎”式坦克三年有余的征战中,类似的战例还有很多,各重装甲营中涌现了一大批“虎”式坦克王牌,至少有14位“虎”式坦克车长取得了击杀超过100辆敌军坦克的骄人战绩,其中战果最多的王牌是陆军第503重装甲营的库尔特?科尼斯佩尔上士(Kurt Knispel),他在担任炮手和车长期间,确认击毁168辆敌军坦克。
      从1942年至1944年,“虎”式坦克生产了1353辆,而在1944年至1945年间又有496辆“虎王”坦克装备德军装甲部队,总产量1849辆,而德军在一个时期内保有的“虎”式坦克数量从未超过700辆!即使在1944年7月的巅峰期,全军总共也只有671辆“虎”式而已!与之形成悬殊对比的是,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型号四号坦克制造了约8500辆,“黑豹”坦克制造了约6000辆,而美军的M4“谢尔曼”坦克生产了近50000辆,苏军的T-34系列更是超过了80000辆!这意味着“虎”式坦克在前线常常要面对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敌军。然而,与其稀少的数量相比,“虎”式坦克单位的作战效能却异乎寻常的高,战后对德军18个连营级“虎”式坦克部队战果及损失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上述部队在战争期间以总共损失1715辆“虎”式或“虎王”坦克的代价,取得了击毁了不少于9850辆敌军坦克的战绩,交换比为1∶5.74,考虑到德军战损坦克中有很大比例并非毁于敌军火力,而是由于机械故障、燃料缺乏等原因被德军自行毁坏或遗弃,则实际战斗交换比将更高。在各装甲营中战绩最高的是陆军第503重装甲营,击毁了超过1700辆坦克,而效率最高的陆军第502重装甲营,以损失107辆坦克的代价摧毁了大约1400个敌方装甲目标,交换比为1∶13。通过上述记录和数字,我们不难发现“虎”式坦克无穷魅力的根源所在,笼罩在这件战争杰作头上的耀眼光环绝非浪得虚名。尽管“虎”式坦克没能、也不可能挽回第三帝国的败局,但它却留下了装甲战史上最令人荡气回肠的血火篇章。
      战争结束后,充满传奇色彩的“虎”式坦克自然成为历史学家和军事爱好者们最为热衷和着迷的研究对象,关于其技术发展和作战历程的文章、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其中最为出名的自然是奥托?卡里乌斯亲自撰写的回忆录《泥泞中的老虎》(Tiger im Schlam),战后数十年间屡次再版,畅销不衰。不过,让人颇感困惑的是,在众多著作中从未出现过一本全面记述“虎”式坦克部队战史的作品,实际上从客观条件而言,撰写这样一部专著的确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因为“虎”式坦克部队多以营连级小规模单位配合一线部队作战,其战斗行动较为零散,而且夹杂在其他部队的作战记录中,细节难以考据,加上作战范围广阔,线索庞杂,年代久远,资料散失等原因,要想详细地梳理出“虎”式坦克部队的战史难于登天,诚然,对于少数著名战例,如维莱博卡日之战,战后的研究者们已经可以做到细致入微,但就整体而言,至多也仅能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不过,本书试图通过另一种方式达到或接近于全面展示“虎”式坦克战斗历程的目标,即以德军组建的连营级重型坦克部位为单位,将各部队保留下来的战斗日志和大量战场历史照片相结合,直观形象地记录“虎”式坦克在战争中的行动。本书采用的文字和图片均来自于第一手资料,原汁原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数以千计的珍贵历史照片中很大一部分并非由新闻部门出于宣传需要而拍摄的,而是一线官兵的个人作品,虽然它们不及宣传照片那样清晰,却是最贴近历史事实的影像记录,是最能够展现“虎”式坦克及其车组成员战斗风貌的真实写照,这也是本书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文摘


      1943年7月10日:第502营被重新部署到博洛古波卡(Bologubowka),全营有36辆“虎”式、1辆三号N型和3辆三号L型可以作战。
      1943年7月20日:弗里德里希·施密特上尉(Friedrich Schmidt)接任第502营营长,当日可用兵力为36辆“虎”式、1辆三号N型和3辆三号L型。
      1943年7月21日:在苏军发起进攻前,第502营已经进入戒备状态,该营第3连转移波瑟罗克6号据点(Posselok 6)以西的铁路三角路口集结。
      1943年7月22日:第三次拉多加湖战役开始,苏军以猛烈的炮击和空袭揭开进攻的序幕。
      1943年7月22-23日:第502营第3连沿公路以履带行军的方式进入第11步兵师和第23步兵师之间的阻击阵地,其间2辆“虎”式遭敌方火力袭击受损。在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中,第502营有8人阵亡、22人受伤,1辆“虎”式全损,连长阵亡,由鲍里斯中尉(Boris)任代理连长。第502营保有“虎”式坦克数量降至44辆。同日,第2连被运至兹尼戈里(Znigri),配属到第11、23步兵师的防区内。
      1943年7月24-25日:第502营第2连的部分兵力在莫伊卡溪以北展开,由茨韦蒂上士(Zwetti)指挥的“虎”式坦克在支援第121步兵师第407掷弹兵团第3营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摧毁了6座苏军碉堡和13辆T-34,还阻止了苏军缴获2辆受损“虎”式坦克的行动。在随后几天里,第502营的“虎”式坦克被分散部署到德军防线各处,甚至以单车作战!由于缺乏步兵的有效掩护和不利的地形条件,“虎”式坦克常常陷入险境,频繁的机械故障也极大地困扰着“虎”式坦克车组。
      1943年7月31日:第502营可用兵力为18辆“虎”式、1辆三号N型和3辆三号L型。
      1943年8月2日:第502营第2连的一辆“虎”式陷入战线之间无人地带的泥沼中,被迫自行炸毁,全营保有坦克数量降至43辆。
      1943年8月4日:第502营的“虎”式坦克奉命支援第58步兵师第220掷弹兵团第2营的反击行动,德军部队从姆加附近的铁路三角地带沿一条公路发动进攻。
      1943年8月5日:由瓦赫特参谋军士(Wachter)指挥的“虎”式坦克在支援第58师部队作战时遭遇苏军反坦克部队而被摧毁,第502营保有“虎”式坦克数量降至42辆。
      1943年8月10日:第502营可以作战的“虎”式坦克数量为13辆。
      1943年8月12日:营长施密特上尉拒绝执行上级的错误命令,次日被撤职,任职仅三周,由朗格上尉(Lange)接任营长。
      1943年8月20日:第502营可用“虎”式坦克数量为6辆。
      1943年8月31日:第502营可用“虎”式坦克数量为11辆。
      1943年9月:第三次拉多加湖战役结束,苏军未能实现战役目标,第502营在战斗中摧毁了100余辆苏军坦克。
      1943年9月5日:第502营第1连转移至托斯诺,第2连部署在切恩诺沃(Tschernowo),其他各部在加特契纳近郊集结待命,该营所有坦克都需要紧急修理和维护。
      1943年9月10日:第502营可用兵力为13辆“虎”式坦克。
      1943年9月20日:第502营可用兵力为21辆“虎”式坦克,1辆“虎”式被送往后方工厂大修,全营保有“虎”式坦克数量降至41辆。
      1943年9月30日:第502营有26辆“虎”式坦克可以作战。
      1943年10月6日:苏军在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发动了新的攻势,内维尔(Newel)失守,第502营奉命调往普斯托什卡(Pustoschka),支援德军部队夺回内维尔。
      1943年10月8日:第502营途径托斯诺开赴前线。
      1943年10月12日:第502营被配属给第122步兵师。
      1943年10月14日:在德军攻击准备阶段,第502营的“虎”式坦克必须涉水横渡舍斯肯卡河(Scherschenka River)才能抵达集结地域,但营长朗格上尉报告称这条河流难以泅渡,随即遭到解职,由第3连连长厄梅上尉代理指挥,实际上舍斯肯卡河对于“虎”式坦克来说并非严重的阻碍,车身低矮的突击炮也能涉水渡河。
      1943年10月15日:第502营的“虎”式坦克从战线右翼支援第410掷弹兵团夺取了180.3高地,击毁了1辆T-34和1辆喷火坦克,之后该营转向左翼,配属第290步兵师作战。

      内页

      指文精品——《虎之战迹:1942-1945》第 一 卷(第 一 册)指文精品——《虎之战迹:1942-1945》第 一 卷(第 一 册)指文精品——《虎之战迹:1942-1945》第 一 卷(第 一 册)指文精品——《虎之战迹:1942-1945》第 一 卷(第 一 册)指文精品——《虎之战迹:1942-1945》第 一 卷(第 一 册)

    •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

    • 暂无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