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图书旗舰店 5
购物车0
首页 >  图书/音像 >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战争事典特辑015:《倭寇战争全史》 一本详细研究宼乱的专著!

战争事典特辑015:《倭寇战争全史》 一本详细研究宼乱的专著!

商品号
177753201
非常抱歉,该商品已下架,您可以先看看下面的商品哦!

或者你也可以:

1. 联系商家找宝贝。

2. 在顶部搜索框重新输入关键词搜索。

3. 为你推荐更多你可能喜欢的商品,将在15秒后自动跳转。

商家信息

店铺总评分:5

  • 描述相符:5
  • 服务态度:5
  • 发货速度:5
浏览店铺 收藏店铺

我的足迹

    • 战争事典特辑015:《倭寇战争全史》 一本详细研究宼乱的专著!

      战争、历史经典读物!
      最详尽的倭寇历史分析!
      战争事典特辑015——《倭寇战争全史》

      编辑推荐:   
      拨开倭寇事件背后的重重迷雾,窥探推波助澜的幕后真凶。
      明朝海禁制度的始作俑者,中国沿海、台湾地区、琉球、朝鲜甚至东南亚长达3个世纪的海上梦魇。
      “东方海盗”传说:封建集权的农耕王朝与混合了东西方野心与利益的海洋武装集团间的血腥较量。

      内容简介:
      《倭寇战争全史》记录了明代倭寇武装集团席卷和荼毒中国沿海、台湾、琉球、朝鲜甚至东南亚的事件,以及明帝国的能臣名将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等率兵抗击倭寇的历史,对于当时倭寇侵袭和抗倭所涉及的风物也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

      作者简介:
      梁栋,笔名梁晓天。爱好中、日、韩三国历史文化,平日涉猎此类文献较多,曾利用业余时间研究16~17世纪东亚军事技术史近十年,对该领域有一定积累。长期在SONCIBBS论坛发表军事文章 ,擅长戚继光战史、抗倭历史、明清时期东亚城防武备复原等课题。

      书评:
      这是一本详细而全面讲述中国抗倭战争的历史著作。书中既理清了日本海盗从南宋到明末数个世纪里,对东亚乃至东南亚侵略过程中试探、滋生、蔓延和灭亡的全史实,更剖析了日本海盗“以他国为秽土、秽土民非人”,以致“以神佛之名,行恶鬼之事”的“神国观”思想根源。而最难能可贵的是,本书重点讲述了明朝在针对倭寇之乱而进行的军事体制改革,以及通过改革而取得的抗倭战斗的胜利。
                                                    ——商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

      近30年来,一些日本学者着重强调倭寇集团的跨国性和国际性,试图淡化其日本海盗活动的色彩。而国 内的部分学者也刻意地突出倭寇在所谓“反海禁”上的某种合理性。在这种论调下,这些杀人越货的海 盗被当成了在南洋拓展中国海上商路的英勇先驱。然而,遍览记载倭寇活动的史籍,如果没有那些日本 海盗作为骨干,浙闽沿海所遭受的灾难绝对不至于如此的惨重。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正本清源,真正还原那场东亚乃至东南亚各国反击东瀛强盗的正义之战。
                                                    ——张子平 笔名清海 日本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 16-17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者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倭寇的荼毒与暴行,需要沿海军民通过一刀一枪的奋战来扫清。本书将向您详细再现那段依靠技艺、勇气和鲜血,扫灭东瀛强盗的保家卫国之战。
                                                    ——齐明 英国传统弓促进协会会员 正鹄弓箭社社长

      目录:
      第一章:早期倭寇的产生(11世纪到13世纪初)
                
      第二章:蒙古来袭导致的倭寇扩大化(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中叶)
      大第一次东征:文永之役
      第二次东征:弘安之役
      御家人的破产与意淫下的狂妄

      第三章:“恶党”倭寇肆虐高丽(14世纪中叶到15世纪)
      庚寅以来的倭寇
      只爱美人不管江山的恭愍王
      弑王与政斗的高丽国
      抗倭名将李成桂的崛起
      李氏朝鲜的建立
      攻击对马岛:己亥东征

      第四章:倭寇对中华帝国的早期试探(14世纪初到15世纪初)
      明帝国重建朝贡与海防体系
      望海堝大捷
       
      第五章:西方殖民者与倭寇的合流(16世纪)
      与倭寇无异的西方海盗
       明军痛击船坚炮利的西方海盗
      与东、西方海盗勾结的明朝乡绅
      西方殖民者对倭寇的武装
      双屿攻灭战
      中国衣冠之盗的卑劣报复

      第六章:嘉靖大倭乱的荼毒:东南绎骚(1552年—1558年)
      虚弱的沿海防务
      西班牙火炮外攻,江南士绅内耗
      明军加强防御
      地利、天时、人和皆不在的明代海防
      倭寇的恐怖袭击战术
      离间计杀徐海
      招安计擒汪直

      第七章:嘉靖大倭乱的终结:明帝国的反击(1559年—1564年)
      凭福船,用发熕
      鸳鸯阵,长枪手
      杀敌一千,自损三人
      万里杀倭,戚老虎

      第八章:倭寇的余孽(1564年—1625年)
      倭寇流传至东南亚
      林凤的余波
      倭寇的最后狂想

      战争事典特辑015:《倭寇战争全史》 一本详细研究宼乱的专著!

      战争事典特辑015:《倭寇战争全史》 一本详细研究宼乱的专著!

      战争事典特辑015:《倭寇战争全史》 一本详细研究宼乱的专著!

      战争事典特辑015:《倭寇战争全史》 一本详细研究宼乱的专著!

      战争事典特辑015:《倭寇战争全史》 一本详细研究宼乱的专著!

      战争事典特辑015:《倭寇战争全史》 一本详细研究宼乱的专著!

      战争事典特辑015:《倭寇战争全史》 一本详细研究宼乱的专著!

      前言:
      有人说,自从有了船,就有了海盗。海盗,顾名思义,海洋之上的盗匪。海洋意味着财富和神秘,作为在海洋上活动的海盗,也同时更加的神秘与传奇,甚至带上了奇幻的色彩。在西方,海盗曾主宰了一个时代,维京人的龙头船和斧头加盾牌,贯穿了欧洲的8—11世纪,造就了大名鼎鼎的“维京时代”。而在东方,同样有这样的一群海盗,在东亚历史上,留下了同样的历史名词——“倭寇”。
          倭,是表示“身材矮小的人”;倭国,是东亚国家对日本的古称;倭寇,也就是指从日本来的寇匪。虽然一直以来,都有日本学者声称倭寇是对蒙古入侵的报复行为,但其实它早已有之。早在11世纪朝鲜半岛就已经出现了关于倭寇的记载,到了13世纪这些“畏威而不怀德”的海上贼寇就已经形成规模,开始以船只为载具,袭击东亚沿海城市乡镇,抢劫财物并掳掠人口了。
          东亚格局的两次巨变,让倭寇从“沿海小麻烦”发展成了“海上大威胁”。第一次是蒙古的崛起。蒙古人的征服,使王氏高丽的武备军力被一扫而空,日本岛国也因“蒙古来袭”的威胁而惶惶不可终日。但是由于蒙古人的轻敌和盲动,日本凭借着台风的助力而幸免于难。日本人由此也催生出了“神国观”的思想。在这种思想不断自我催眠下,开始不断肆虐军力暗弱的王氏高丽,犯下了屠灭村镇,虐杀婴儿等累累罪行。但随着李氏朝鲜的建立,仅凭朝鲜一国之力就已经肃清了倭寇之乱。期间想试探明帝国的部分倭寇,更是在诸如“望海埚大捷”这样的战斗中被明军杀得几乎片帆不得回。
          可惜的是,本该就此消声灭迹的倭寇,在16世纪却又一次迎来了机遇。大航海先驱——葡萄牙人霸占东南亚之后,又妄想着称霸东亚,在被明军所痛击后放弃了直接对抗,开始寻觅“代理人”。于是倭寇又迎来了第二次肆虐的契机。
          在获得葡萄牙人的支持与赞助后,倭寇实力和狂想膨胀到了极致。这个混合了东西方贪婪与野心的武装集团,又与江浙乡绅势力相勾结。这些享受到“海禁”红利的乡绅们,为了继续进一步获得走私和海盗之利,不惜自毁长城,构陷曾击败葡萄牙人的能臣良将朱纨、卢镗等人,更自甘堕落为倭寇集团充当“马前卒”和“带路者”。而外有强援,内有勾结的倭寇集团所面对的却是明代中期有城无防、有官无兵的废弛海防,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荼毒东南沿海的“嘉靖大倭乱”爆发了。张经、汤克宽等能臣良将苦战十余年而不能遏制。
      但多行不义必自毙!随着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等新一代名将和军事改革家的崛起,明帝国军队针对倭寇之乱进行了全新军事体制变革以及摧枯拉朽般的反击作战。倭寇,这个古代东亚乃至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武装海盗集团,包括他们狂想和暴行,最终都被彻底清除。
      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这段传奇般的战争全史。另外,本书还为读者复原了15到16世纪期间东亚的政治格局和军事体系,以及被《剑桥战争史》所称道的明代中期军事革命!

      文摘:
      但陆地之上,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前面已经说过,倭寇的战术模式其实就是日本国内战国时代战术体系。一群武士相应领主号召,带领自己的郎党参与领主大军,看着是一支大军,其实内部是大大小小的武士团。除了高级武士,一般的武士携带的人员较少,多在几人到十几人的样子,兵器五花八门,刀剑、长枪、弓箭无所不有。山林、稻田、屋前屋后,无处不可以作战。而明军的战术是正常中央集权王朝的大型野战模式,兵器由国家统一派发,士兵以队为单位持有兵器。一队二十五名士兵,由一个队长统属。这种模式下的明军最小的作战单位是二十五人的队,而且兵器相对单一,有相当数量的军队基本为同一种兵器的情况,如前文所述六千山东长枪兵。

      这样的作战模式,适合大规模的平原旷野。但是浙江的战场环境和倭寇的战术模式,意味着明军这样的打仗方式根本就行不通。以二十五人的队为例,列一个基本的方阵占地面积最少为9×9平方米。稻田田埂,水塘洼地,是否处处有9米宽的位置,让这个阵型可以随意排列?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多数的田埂不过一二尺宽。而以单一长枪作为兵器,意味着这个小队在侧翼或后方遭到突袭时,只能任人宰割。因此,脱胎于正规平原战场作战的北方明军战术,对东南地区河川众多,地形支离破碎的战场环境也显得极其不适应。而日本脱胎于武士加郎党的小团体集群战术,在这类地形犹如鱼得水。借着与东南沿海中国人的参与,熟悉地形的倭寇使用这种小团体集群战术,利用水沟、田埂、房屋、道路等切割明军大阵,然后往往将失去阵型的明军打的各种狼狈不堪。

      不可否认,自小受到严格技击训练的日本职业武士,在个人搏斗技巧上远超中国普通士兵。比如之前那些执行“恐怖袭击战术”的精锐倭寇。但日本职业武士其实是属于日本的军官阶层。倭寇中的主流还是日本普通士兵,其个人勇武方面看不到什么过人的地方。而倭寇的作战模式意味着他们不可能有多好的战场纪律。因此即便百年不知兵的江南,在倭乱初期,仍有不少从未打过仗的知县,率领一帮平民守卫城池成功,又或者野战取胜。

      因此,明军要确立在江南水网地带对于日本倭寇的军事优势,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找到一种适合江南水网地区作战的新战术。
      第二,克制住日本倭寇中的精锐突袭。

      有一个人就想到了办法。这个人就是前面曾经在明军进攻庙湾时,亲自披甲持矛、领兵越壕而入的通政唐顺之。
      “倚马成文,上马杀贼 ”常常被形容一个人文武全才。如果说正德年的文武全才典范是王阳明,那么嘉靖年的就必然要属唐顺之。唐顺之出生于常州青果巷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祖父唐贵是进士出身,任户部给事中,其父唐宝也是进士出身,任河南信阳与湖南永州府知府,可谓书香门第。唐顺之也不负所望, 23岁那年(嘉靖八年,1529年),他参加了每三年才在京城举办一次的会试,荣登第一。年少而负才气,年轻的唐顺之性格上有些孤傲,因此在官场上并不顺利。终于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唐顺之被削职还乡。
      这一削职还乡,还出了一个堪称妖孽的全才。唐顺之回乡后闭门谢客,昼夜讲究忘寝废食的读书,除儒学经典外,射学算学、天文律历、山川地志、兵法战阵无所不学。唐顺之三十七岁那年,向一位河南人杨松学习枪法。如果单纯只是泛,倒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实际上,唐顺之在每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文学上,此人是嘉靖三大家之一;数学天文,唐顺之破解了自元末失传的郭守敬算法;兵法上,俞大猷是他的学生;枪法上,唐顺之圈的一尺枪花,戚继光只有叹服;在阵法上,最早的鸳鸯阵的刀牌、狼筅、长枪小队组合,是明军阵法中,应对倭寇小团体作战的特性,第一次的小阵改良,后世大名鼎鼎的戚继光鸳鸯队,就是在唐顺之鸳鸯伍的基础上改良出来。
      唐顺之的鸳鸯伍,可谓找到了倭寇战术的命门。那就是精锐倭寇所最擅长的兵器是刀剑,但是刀剑它不够长。一寸长一寸强,长枪可以轻易做到一丈八尺,即5.76米,而现存有记录可查的战国武士,持有的实战刀剑最长不过2米。也就是说,在持枪人的长枪攻击到持刀人身上的时候,持刀人还要努力前进将近三米,才能够到持枪人的身体,这个时间起码可以让长枪再攻击一次。或者这样解释,我打你三下的机会,你只能打我一下。所以纵观倭寇的作战模式,有着很鲜明的特点,那就突袭、夜袭、设伏、袭击侧翼。
      这些作战模式都是为了弥补倭寇正面作战能力的不足,而明军的大阵模式应对这种遭遇战显得十分呆板,加之在兵器重量上很是吃亏。于是唐顺之就想到了一个方法,放弃以二十五人的队为基本单位,把最小的编制改成只有五个人的伍。唐顺之的鸳鸯伍有三种不同兵器,伍长持防牌在最前,其后是一把狼筅和三支长枪,三支长枪中的空档,各夹一个刀牌手和狼筅手。

    •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

    • 暂无商品咨询